第1317章 赣南见闻(二)-《抗战雄鹰,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加上赣南新政搞的虎头蛇尾,也让很多有想法的人不敢过早表态支持。

    其实抗战时期搞新政是时机最好的,阻力虽然大,但总比拖到后面再去搞要好。

    因为很多人,尤其是年轻官员、军官这些其实都很希望改变国府现状的。

    就像贪腐,此时黄埔系各级将领、军官中,虽说是有一部分贪腐,但毕竟只是少数。

    可到了抗战胜利,接收日伪资产时,可以说是一夜腐化。

    就像电视剧潜伏里的吴站长,抗战时期表现不错,可抗战胜利后就沉迷于斯提庞克和玉面金佛了。

    吴站长虽然不能代表黄埔系将领,但却是当时整个国府各层官员的一个缩影,只想着搞钱。

    可惜几年的赣南新政只是治标不治本,甚至连标都没治好。

    只能说还行,但并没有达到一些人的期望。

    洪养福自然在这种情况也不会傻傻地去投靠。

    而李航更不会去投靠,甚至不想建立过于紧密的关系。

    他注定抗战结束后不会为蒋家王朝效力,有必要去费劲心思巴结太子爷吗?

    给面子是太子爷,不给面子,啥也不是。

    这不是李航一个人的看法,而是整个国府很多高层的看法。

    。。。。。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在滇西和缅北。

    中国远征军已经彻底收复了滇西失地,同时新编38师一部加上华侨抗日志愿队一部,也先后拿下南坎和腊戍。

    腊戍可是缅北重镇。

    要不是日军当初从雨林里钻出来,这里或许还是远征军的抗日大后方。

    但如今也无所谓了,毕竟这里已经收复了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。

    因为志愿队、乃至缅甸华侨都将会有一个大本营了。

    八莫这地方太过靠北,且地形狭窄,并不适合作为大本营。

    因此李航之前就跟志愿队说过,趁着远征军收复这里的时候,拿下对腊戍的控制权。

    英国人短时间对腊戍等地鞭长莫及,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。

    只是腊戍被日军祸害了几年,这里基本看不到什么华侨了。

    能撤的和愿意撤的在42年基本就撤走了,留下的都是一群顽固分子。

    以日军的习惯,这些华侨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。

    事实也是如此,之前没撤走的华侨基本都被日军送去挖矿了。

    最先进入腊戍的志愿队并不是梁友国的第四支队,反倒是王兴汉率领的第三支队。
    第(2/3)页